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 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縱深推進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牢固樹立大局意識、機遇意識、協同意識,著眼大格局,秉持大胸懷,融入大戰略,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定位天津角色、展現天津作為、作出天津貢獻。
一、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歷史重任,也是政治擔當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根植于時代要求、著眼于宏偉目標、來源于實踐探索的重大國家戰略,天津參與其中、服務其中、受益其中。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宗為綱,從講政治的高度、從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意義, 進一步統一思想、搶抓機遇、積極作為,切實擔負起黨中央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1.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國家大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深謀遠慮,著眼全國發展大局,提出了“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 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鋪路筑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三地冠名,主題明確、范圍明確、責任明確,意義非凡。2013年5月14日至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視察工作時,要求京津兩地共同譜寫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雙城記”。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全面深刻闡述了這一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提出了“七個著力”的重要要求。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協同發展目標、空間布局、重點領域和重大措施,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行動綱領和基本遵循。這一戰略,始于一域、意在全局,既解近憂、更謀長遠,既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關鍵一招,也是優化國家發展區域布局、優化社會生產力空間結構、推進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制勝一招,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落一子而全盤活的大思路、大謀劃、大戰略。
2.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天津發展的大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給天津帶來了重要的歷史性窗口期,是歷史性惠顧,是最大的政治動力、發展資源,得之如寶、失之不再。這個窗口期不僅是“規模的窗口期”,更是“質量的窗口期”,是積聚創新動能、加快轉型升級、壯大實體經濟的窗口期,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開放層次、激發發展活力的窗口期,是完善城市功能、發揮聯動優勢、更好服務大局的窗口期。抓住這一窗口期,對于提高天津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贏得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主動權,增強城市的承載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天津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重要節點、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毗鄰北京,是北京之衛、首都之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戰略地位特殊、角色重要。我們必須百倍珍惜,緊緊抓住,用足用好,不負中央的期望,不負歷史的機遇,不負天津人民的期盼。
3.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們責無旁貸的大擔當。大事見擔當,要事顯忠誠。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我們的政治擔當,必須堅定不移、執著篤行;是我們的職責擔當,必須擔任不誤、擔難不怯;是我們的能力擔當,必須提能競進、善做善成;是我們的資格擔當,必須創新理念、找準定位。能不能落實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是對我們是否講政治,是否把“四個意識”落到實處的重要檢驗。“高度一致”“忠誠大德”“看齊行動”,都要在這方面去衡量、去檢驗。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戰略貫徹不力、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執行不力,何談講政治?講政治,就要把天津發展放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中去謀劃、去推動,要敢舍得、勇付出,這是應為的大擔當,也是我們應當具有的政治品格。
二、落實新理念,追求新境界
五大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更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揮棒”和“紅綠燈”。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協同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推動發展格局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空間拓展、發展環境改善,奮力開拓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境界。
1.唱響“雙城記”。京津雙城聯動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起勢之戲、重頭之戲。演繹好這部大戲,要按照功能定位,扮好角色,積極向北京這個中心靠攏,依靠北京、配合北京、服務北京,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為”;持續深化各領域對接合作,全方位拓展廣度和深度,放大同城效應,共同發揮雙引擎的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贏發展。要按照“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的空間格局,聚焦京津發展主軸發力,推動產業要素沿軸向聚集,演繹好北京城區、河北廊坊與天津城區、濱海新區、武清區等“一軸多城”大戲;主動服務河北轉型發展,加強與石家莊、唐山、保定等城市的交流合作,強化對口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以軸串點,以點帶面,把“雙城記”演繹成“三城記”“多城記”,構建輻射全國的經濟帶和環首都經濟圈,形成多點支撐、軸帶相映、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2.增強“雙動力”。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鳥之雙翼”“車之兩輪”。一方面,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作用。著力抓好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集成創新資源,輸出創新能力,貫通產業鏈條,彌合發展差距;著力抓好創新資源對接,以“用”為導向、以“用”立業,協同推進科技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打通產學研用的“堵點”、消除科技創新的“孤島”,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強化與首都創新資源對接、創新鏈與產業鏈對接,讓創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著力抓好產業升級轉型,正確處理“多”與“少”、“快”與“慢”、“量”與“質”的關系,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重心放在改革上,按照“改革—結構性—供給側”的順序大力推進,競爭上游、上游競爭,以產業鏈條高端化為方向,進軍頂端、發展頂尖、占領高端,做大做強高層級、高附加值業態,以高端產業聚集引領各類要素資源加速聚集,放棄中低端、高能耗、粗加工等低層次項目,加快實現極化效應。假如“用西服的料子做圍裙”,既不對路,又浪費資源,必須走集約高效發展的路子。另一方面,發揮制度創新的發動機作用。如果說要素資源是燃油,那么體制機制創新就是發動機。改革,說到底是變,是轉換,是超越,要以新應新、以變應變,以市場機制為坐標系,進一步深化改革,敢于調整原有的關系格局,沖破原有的秩序定勢,打破原有的平衡態勢,在不平衡中找尋發展的新動力,在“潮起潮落”中找尋發展的新機會。積極參與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先試重大改革措施,完善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優化協同發展制度環境,加快協同發展動力轉換,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企業活力、資金活力和人的活力。
3.擴大“雙開放”。對內開放的京津冀最具向心力, 對外開放的京津冀最具競爭力。開放一定要到位,要敢開放、真開放、先開放、全開放,不斷提升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天津自貿試驗區的特色優勢,也是職責所在。必須以制度創新為根本,以服務輻射為導向,對接世界經濟貿易規則,深化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改革,在行政管理、通關物流、檢驗檢疫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推動大通關,暢通大通道,持續推出服務開放新舉措,推動制度創新成果率先向京冀地區復制延伸, 努力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要推動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加快破除各種隱形壁壘,建立統一規范的市場體系,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跨區域對接對流,實現各類要素資源優化配置。要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交通、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津冀港口非對稱發展, 做大做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底盤”。要用新的開放的理念營造好的投資環境, 牢固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積極構建“親” “清”新型政商關系,讓投資者得到尊重和高效服務。要強化“人才引進是最有價值的引進”“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開發是最具增長潛力的開發”的人才觀,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讓天津成為各類優秀人才心靈的港灣、創業圓夢的熱土。
4.堅守“雙底線”。綠色發展是底色、是基調,民生保障是目標、是根本。要牢固樹立生態環保和民生保障“雙底線”思維,堅持把“綠色決定生死”理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用“后現代”的視野推動發展,用“綠色系數”衡量發展成績,促進生態型經濟發展,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雙贏之路;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治,建立科學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夯實協同發展的生態保障。堅持把“民生決定目的”理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把民生工作作為硬任務、硬要求,真心實意傾聽群眾訴求,切實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力推動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均等化、精準化,讓群眾共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
三、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爭先鋒、當猛將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中央給我們下達的“軍令狀”,是一場必須打贏的“平津戰役”。天津地圖是一匹飛馬,既要背靠北京,甘當“馬前卒”,又要認清形勢、發揮優勢,敢于一馬當先,爭當先鋒、勇當猛將。
軍令如山,令必行、行必果。要把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部署和要求作為“總號令”,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作為“作戰圖”,把天津實施方案和專項方案融入京津冀總體布局,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實行“掛圖作戰”,步步為營、環環相扣。必須以過硬戰術支撐戰略實施,把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大戰略落實到一次次戰役行動中,落實到一個個具體項目上,下苦功、用狠勁,落實、落實、再落實。要一切行動聽指揮,堅決服從中央統一號令,加強與京冀協同作戰,以抱團發展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徹底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勢,舉全市之力,上下同心,步調一致,眾志成城。
練好內功,戰之能勝。京津冀協同發展既是體制機制創新,也是發展方式創新;既是產業創新協同,也是空間布局協同;既要打造發展的硬環境,也要打造發展的軟環境。這就需要我們各級領導干部既要有創新的理念,也要有過硬的本領; 既要有吸納運籌資源的能力,也要有稱心貼心服務的能力;既要有單兵作戰的能力,也要有協同作戰的能力。歸結到一點,就是用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發展的能力。立新理念必須破“心中賊”,心底無私天地寬。心中有“賊”,有私心、私欲、私念,地方保護主義、本位主義作祟, 囿于局部利益, 計較一時得失,理念思路就打不開,“桌子底下放風箏”“田螺殼里擺道場” “炕頭上打把勢”,既沒高度、又沒空間,既沒出路、也沒作為。我們必須在更新理念、開闊視野、放開胸懷、創新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掌握和用好市場經濟、區域發展、產業創新規律,不斷提升運用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方法推動協同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攻堅拔寨,打贏主動仗。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不能搞齊步走、平面推進,必須集中優勢兵力,調動各種資源,打好攻堅戰、殲滅戰。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委政府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政治優勢, 促進生產要素優化配置、產業合理布局,主動錯位發展,朝著頂層設計目標一起做。要瞄準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型等重點領域,用硬作風去啃硬骨頭,敢打敢拼、雷厲風行、義無反顧,說到做到、知行合一。抓住一個“快”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先人一步、快人一招,該決策抓緊決策,該拍板趕緊拍板,急事急辦,新事新辦,特事特辦,馬上就辦,不達目的絕不收兵。突出一個“搶”字,搶先機、搶主動,搶時間、搶進度,主動走出去,不當“坐商”,奔跑發展,拼出天津氣勢、天津速度、天津效益。
扎牢營盤,以良好政治生態營造干事創業強大氣場。中央第三巡視組對我市巡視“回頭看”反饋的意見,既是對我們的“政治體檢”,也是對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督導督戰。要以巡視整改為契機,以黃興國、尹海林案為鏡為戒為鑒為訓, 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真管真嚴真擔當,真查真糾真問責,把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打造成鐵打的營盤、鋼鑄的兵將。各級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既要掛帥、又要出征,既要運籌帷幄、又要披掛上陣,勇擔領導推動之責。要立起督軍臺、高擎殺手锏,加大考核督查問責力度,提神、提能、提效,建立倒逼機制,強化閉環效應,對不聽號令、貽誤戰機、渙散松懈、臨陣退縮的堅決追責問責, 鐵面“問斬”,不留情面。要提振士氣、抖擻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和改革發展的力度統一,敢闖敢試,干事創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實干苦干的競進姿態,心無旁騖地抓改革、抓開放、抓協同。要營造崇尚成功、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把協同發展中因探索創新出現的失誤與明知故犯、違紀違法區別開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爭做先鋒、勇當猛將、沖鋒陷陣、決戰決勝的強大氣場,以全面從嚴治黨的成效確保京津冀協同發展任務落實。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