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天津市領導干部大會在天津禮堂召開,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天津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對下一步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市委書記李鴻忠主持大會并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作傳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春華、市政協主席盛茂林、市委副書記陰和俊出席。
李鴻忠在講話中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天津視察指導工作,在天津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對全市干部群眾極大的鼓舞、激勵和鞭策。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給我們送來了冬天里的浩蕩春風,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天津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天津發展的殷切厚望、對天津干部群眾的關懷厚愛,全市人民倍感溫暖。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京津冀必將留下光輝的歷史一頁,必將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著一體化目標加快邁進,必將對天津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與“2·26”重要講話、與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一脈相承,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為我們戰勝困難送來了銳利思想武器,在天津發展闖關口、度關山的緊要時刻,讓我們心明眼亮、底氣更足、戰斗力更強。
李鴻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津視察期間,深入高校、社區、港口、科技園區,面對面與群眾交流,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通、水乳交融,所到之處干部群眾歡呼涌動,一幕幕動人場景,令人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袖魅力、領袖情懷。人民群眾對人民領袖衷心擁護愛戴和敬仰,我們黨和國家萬眾一心、高度團結、空前一致。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視察為強大政治動力,把關懷厚愛轉化為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實際行動,全市黨員領導干部要從內心情感最深處,站穩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把“兩個維護”作為最高的政治原則、最重要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向黨的核心、人民領袖看齊,同心同德,一心一意。
李鴻忠強調,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視察為強大工作動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天津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進展。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新階段京津冀協同發展,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擔當起天津的角色,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加快承接平臺建設,全力服務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加快推動濱海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天津港服務輻射能力,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深化三地協同合作,發揮“通武廊”地區試點作用,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創新生態保護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堅持用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指導新時代天津高質量發展,瞄準打造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的目標,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把發展實體經濟作為重中之重,以智能科技產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繼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拓展京津冀生態容量空間;推進高校建設發展,堅定正確的辦學方向,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基層治理和公共服務兩手抓,推進“戰區制、主官上、權下放”,以黨建創新引領基層治理;對標“雄安質量”,學習借鑒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理念,把天津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李鴻忠強調,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厚愛、殷切期望為我們展開了一張新時代的新考卷。要以習近平總書記來津視察為強大精神動力,形成團結一心、干事創業的強勁勢能,在津沽大地營造熱氣騰騰的發展氣場。進一步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定力、決心、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義無反顧地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走下去;進一步增強使命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甘做“鋪路石”“栽樹人”,更加自覺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中定位和謀劃天津發展,展現天津作為;進一步激發擔當精神、斗爭精神、奮斗精神,以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
李鴻忠強調,學習好、宣傳好、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要堅持學習宣傳、貫徹落實一體謀劃、一體推動,政治站位要有高度,思想認識要有深度,輿論宣傳要有熱度,貫徹落實要有力度,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在津沽大地落地生根、結出碩果。各區各部門要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要求,逐條認真梳理,逐項深入研究,列出清單,馬上行動,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學習、抓部署、抓推進、抓督辦,確保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工作責任落到實處。
市委常委,天津警備區司令員,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市長、市政協副主席,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南開大學、天津大學主要負責同志,市級老同志,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各區和鄉鎮街負責同志,約1800人參加大會。(記者 魏彧 于春灃 孟若冰)
來源:“天津日報”微信公號